镭速传输在医疗大数据里的应用
一、医疗大数据发展趋势
近年来,随着人工智能、5G技术蓬勃发展,不断赋能医疗健康领域,医疗行业数据存储量爆发式增长。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,患者的门诊与住院数据均需要长期保存,其中门诊电子病历保存时间不少于15年,住院电子病历保存时间不少于30年。面对医疗行业海量影像数据以及数据“低访问频次”和“高重要性”特性,医疗行业数据存储具有容量大、冷数据比例高、安全长期存储要求极高的数据存储要求。因此医疗大数据上云也成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。
为此,需要医疗卫生机构从宏观上进行管控,做好顶层设计,制定完善的规范、标准和制度。只有从源头上使零散和混乱的数据得到有效的整合,从根本上实行规范化和标准化,才能使医疗大数据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,才能推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数据共享及业务协同,建设互通互联的各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。
二、医疗大数据现状
医疗领域每天产生大量数据,不是以TB来统计算,就是以PB来统计。为此,广泛开展医疗大数据已成为医院方便患者的现实诉求。智慧医院建设正面临“从信息化到数字化、从系统为核心到数据为核心、从规模到价值”的重要转型,随之医疗大数据的智慧化管理、挖掘及应用成为行业热点话题。
《“健康中国2030”规划纲要》提出“消除数据壁垒,建立跨部门跨领域密切合作、统一归口的健康医疗数据共享机制,实现各应用信息系统数据采集、集成共享和业务协同”的目标。
三、PACS影像大数据高速传输及备份方案
PACS有别于HIS、LIS等其它医学信息系统的最重要一点就是:海量数据存储。合理设计PACS的数据存储结构,是成功建设PACS的关键。一个大型的医院拥有大批现代化的大型医疗影像设备,每天影像检查产生的数据量多达4个GB左右(未压缩的原始数据),一年数据总量大约1200GB。而随着医院的业务飞速发展和新的影像设备的引进,这一数据量还可能进一步增长。此外,如何提高在线数据随机存取的效率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。
PACS影像大数据高速传输及备份方案
Raysync是镭速高速传输平台,镭速传输基于镭速自研Raysync协议,最大化降低延迟与数据丢包率,可充分利用网络带宽资源,将传输速度提升100倍,让PACS阅片更加顺畅。
(1)充分利用医院现有基础设施、设备、网络、信息技术资源;并满足以后再购置的影像设备随时连接入系统,为用户节约投资;
(2)与医院现有的信息应用系统的配合工作,协助医院完成与医院现有的HIS实现集成,并能正常运行;
(3)图像传输层面采用Raysync传输协议,并采用影像压缩技术,快速、准确、实时传输高质量图像信息,保证医生在最快时间内阅读;
(4)建立在线存储、近线存储、离线存储三种影像文件类型,每个存储之间按照存储和同步策略自动传输数据;
(5)对历史保留的胶片、外援就诊的胶片等要能够扫描存储、传输、调用;
(6)支持DICOM3.0远程图像数据交换。
四、临床科研数据中心协同方案
临床数据中心对医疗机构内患者诊疗信息的有机整合和管理,保障临床数据的完整性、连续性和扩展性。它从医院各业务系统中获取相关数据,基于临床业务主题域及场景形成的标准化数据整合存储模型,满足医院未来对数据的进一步存储和利用。实现不同网络硬件和软件环境下,临床数据可靠、高效的在不同医疗设备之间进行传输。
面临挑战
一家三甲医院的医学影像文件、检验文件每月新增数量可能达到千万级,每年增长量达到上亿,存储空间高达PB级,按照地级卫生部门的要求,住院的影像、检验数据要求保留时间不少于 30 年,门急诊影像、检验数据要求保留时间不少于15年。传统集中式存储架构采用SAN+NAS方式,硬件兼容性较差,扩展性方面存在较大的短板,期间还会遇到硬件更替、数据迁移以及不可预知的硬盘故障,无法满足需求。
老旧的检验、影像系统一般支持6个月内的数据调阅,如超出6个月,临床医生无法及时甚至不能调阅历史文件,进而影响看诊效率。大型三甲医院往往有着上亿小文件存储规模,在业务高峰期,数百位门诊、临床医生同时阅片查数据时,对存储系统产生高并发访问,存储性能下降造成读写时延,直接影响医生阅片和查看效率。
镭速传输解决方案架构图
方案价值:
实现便捷科研为使命,涵盖院内数据采集、外源数据获取、专病库构建、研究队列分析等功能,适用于二三级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以及区域级、联盟级科研联合组织。
五、构建医疗组织资源分享平台,实现高效协同管理能力
不论是公立还是民办,医院集团化都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,然而医院集团不是简单的几个医院的集合,也不是医院及其上下游企业的融合,而应该按照健康中国战略的大思考和大健康产业的布局来设计。对于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,国家卫生健康委给出了时间表:到2035年,形成体系完整、分工明确、功能互补、连续协同、运行高效、富有韧性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,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医药卫生健康服务的获得感。
首先,传统医疗信息共享程度较低,电子病历未完全覆盖且无法联动调用,医疗数据未进行再分析;其次,医疗资源配置不当,医生资源分布不均,器械药品资源管理不到位,复诊占用过多医疗资源;另外,患者就医体验不佳,传统医院挂号预约仍然较难,医保报销受限较多且线上支付仍未开启。
解决方案
(1)构建统一的、有序的、高效的医疗组织架构及管理制度,从资源方面集中管理和调度,尤其是在数据中心的建设方面;
(2)建设一体化资源共享平台,实现内部组织、下设机构、管理中心、外部机构等之间的信息共享,实现信息上传、下达的快速传输;
(3)打破医疗数据孤岛,构建医疗大数据服务中心,在个人医疗健康服务、医疗方案决策支撑、科研医学、公众健康等方面形成良性发展。
上一篇:如何提高大数据传输的安全性